白芨的规范化种植技术
- 发布时间
:2013/5/1 新闻分类
:白及种植技术
白芨的规范化种植技术
白芨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
,别名白根
、地螺丝
、白鸡娃
、羊角七
、紫兰
、刀口药
、连及草等
。以块茎供药用
,能收敛止血
,消肿生肌
;治肺结核咳血
,支气管扩张咯血
、胃溃疡吐血
、尿血
、便血等症
。外用治外伤出血
、烧烫伤
、手足皲裂等症
。在生物医药
、保健食品
、纺织印染
、特种涂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巨大的商业利用价值
。随着白芨食品的开发利用和印染业
、美容业的需求
,白芨用量日趋增多
,现已列入《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》予以保护
。-其价格仍有上升趋势
,且表现为供不应求的畅销态势
。
一
、白芨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
白芨喜温暖
、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
,不耐寒
。常常野生在丘陵和低山地区的溪河两岸
、山坡草丛中及疏林下
。故应选择肥沃
、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栽培
,要求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
。
二
、栽培
(一)选地与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
、肥沃疏松、排水良好
、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以及阴湿的地块种植
。前一季作物收获后
,翻耕土壤 20公分以上
,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 1500-2000公斤
,翻入土中作基肥
。在栽种前
,再浅耕1次
,然后整细耙平
。
(二)种植方法 在生产上
,白芨主要用其块茎繁殖
。在贵州地区
,一般在9-10月份收获时
,选择当年生具有老秆和嫩芽
、无虫蛀
、无采挖伤者作种植材料
,随挖随栽
。在整好的地上开宽1米左右
、高30公分左右的厢
,按行距约30公分
、窝距30公分左右挖窝
,窝深10公分左右
,窝底要平
。将具嫩芽的块茎分切成小块
,每块需有芽1-2个
,每窝栽种茎3个
,平摆窝底
,各个茎秆靠近
,芽嘴向外
,成三角形错开
。栽后覆细肥土或火灰土
,浇一次腐熟稀薄人畜粪水
,然后盖土与厢面齐平
。
三
、田间管理
1. 中耕除草 白芨植株矮小
,压不住杂草
,故要注意中耕除草
,一般每年4次
。第一次在3-4月出苗后
;第二次在6月生长旺盛时
,因此时杂草生长快
,白芨幼苗又矮小
,要及时出尽杂草
,避免草荒
;第三次在8-9月
;第四次结合收获间作的作物浅锄厢面
,铲除杂草
。每次中耕都要浅锄
,以免伤芽伤根
。
2. 水分管理 白芨喜阴湿环境
,栽培地要经常保持湿润
,遇天气干旱及时浇水
。7-9月干旱时,早晚各浇一次水
。白芨又怕涝
,雨季或每次大雨后及时疏沟排除多余的积水
,避免烂根
。
3. 追肥 白芨喜肥
,应结合中耕除草,每年追肥3-4次
。第一次在3-4月齐苗后
,每亩施硫酸铵4-5公斤
,兑腐熟清淡粪水施用
;第二次在5-6月生长旺盛期
,每亩施过磷酸钙30-40公斤
,拌充分沤熟后的堆肥
,撒施在厢面上
,中耕混入土中
;第三次在8-9月
,每亩施入腐熟人畜粪水拌土杂肥2000-2500公斤
。
4. 与其他作物间作 白芨植株矮小
,生长慢
,栽培年限较长
,可在头两年在行间间种短期作物
,如萝卜
、青菜等
,以充分利用土地
,增加收益
。所谓间作就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中在同一生长季节内
,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
。比如在玉米
、高粱地里
,可在其株
、行垄上间作穿心莲
、菘蓝
、补骨脂
、半夏等
。
四
、收获及初加工
1. 收获及初加工 一般到第四年9-10月茎叶黄枯时
,就要采挖
,不然过于拥挤
,生长不良
。采挖时
,先清除地上残茎枯叶
,用锄头从块茎下面平铲
,把块茎连土一起挖起
,抖去泥土
,不摘须根
,单个摘下
,先选留具老秆的块茎作种茎后
,剪去茎秆
,放入箩筐内
,在清水里浸泡1小时左右
,踩去粗皮和泥土
,放到沸水锅里不断搅动
,煮到内无白心时(大约6-10分钟)取出
,大太阳天气晒2-3天或烘5-6个小时
,表面干硬后
,用硫磺熏12小时
,每100公斤鲜块茎
,用硫磺0.2公斤
,烘透心后,继续晒或烘到全干
。硫磺熏蒸后
,白芨不霉变
,不虫蛀,且色泽洁白透明
。然后
,放入竹筐或槽笼里
,来回撞击
,擦去未脱尽的粗皮和须根
,使其光滑
、洁白
,筛去灰渣即成
。干燥后的白芨应装入麻袋或编织袋内
,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存放
,注意防虫蛀。
2. 药材商品的规格 足够干燥
,呈不规则扁圆形或菱形
,有2-3个分枝似掌状
,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
,肥壮有肉
,质坚实
,断面类白色
,半透明
,角质
。味微苦
,嚼之有粘性。无烤焦
、无须根
、无虫蛀
、无霉变
。一等品
:块茎成个
,饱满有肉
,手指大以上
。二等品
:达不到一等大
,个较瘦
、肉少
。